——转自公众号「黔东南人社」
黔东南州立足区域特色与发展实际,深化构建多维立体服务平台、创建多维协同服务机制、创新拓展多元服务模式等就业措施,全力打造覆盖全域、贯穿全程、数字赋能的“多维立体就业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城乡每个角落。
锦屏县零工市场有组织输送季节性务工岗前培训
构建“多维立体”服务平台,织密就业服务网络。推动实体平台“全域覆盖”,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州县乡村四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每个服务站点均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实现“家门口”服务。在黔东南籍务工集中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城市建立劳务协作站、劳务协作稳岗就业基地近百个,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咨询、岗位推荐、维权服务等“一站式”就业服务。聚焦黔东南苗绣、银饰、茶叶、旅游服务等特色产业,打造“匠心工坊”“非遗传承就业基地”等特色化就业载体,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在产业园区设立“人社服务专员”,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实现供需高效匹配。线上升级“苗侗就业通”小程序及网上服务平台,集成岗位发布、政策咨询、网络招聘等核心功能,实现平台“智慧互联”,消除信息“孤岛”。今年来,线上线下各类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岗位信息21.75万个,服务用工主体和劳动者18.9万人次。
黔东南州驻佛山市南海区成立劳务协作工作法律咨询及维权中心揭牌仪式
创建“多维协同”服务机制,凝聚就业服务合力。建立人社、工会、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参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协同联动,联合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金秋招聘月”等促就业大型活动,形成协同工作合力,解决劳动者跨领域就业难题。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及公益组织,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构建“政企”合作运营模式,拓展服务供给。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劳务协作圈,与对口帮扶城市广东佛山、浙江杭州等地签订东西部劳务协作协议,建立“点对点”劳务输送机制。鼓励“人力资源公司”“就业经纪人”、乡村劳务“蜂王”“头雁”、村居两委干部、公岗人员等基层力量,采取“公益+市场”模式参与就业信息摸排与岗位推荐,形成多方联动就业服务格局。今年来,全州联动部门、东西部协作城市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80余场次,促进劳动力新增就业2.69万人次。
天柱县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
岑巩县劳务服务机构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季节性插秧务工
创新“多元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就业服务效能。围绕州内外市场需求,实施“订单式”“定岗式”“项目制”“工学一体”等培训,开设“苗岭采收工”“黔东南绣娘”“凯里酸汤”“黔菜师傅”等特色培训项目,大力培训技能人才。借力网红、行业达人等网络影响力,创新招聘本地网红、返乡青年、行业达人等担任黔东南“就业创业推荐官”,开展就业政策解读、直播带岗、匹配岗位等服务,促进精准就业创业。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跟踪服务”式的创业扶持全链服务,通过打造州、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为初创者提供场地、资金、导师、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支持。聚焦脱贫人口、易地搬迁群众、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推行“暖心护航”就业服务,多渠道帮促实现就业。目前全州有创业孵化基地(园区)27个、带动就业6.09万人;今年来,全州实施技能培训培训6027人次,兑现各项就业创业政策1.56亿元,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4157人。
镇远县技能培训机构开展无人机驾驶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