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铜仁人社」
近年来,铜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创业就业协同共进,通过政策支撑、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多项举措,扎实推进全市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支撑强保障 激发就业创业活力
为全面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铜仁市在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就业补助资金基础上,从地方财政统筹资金重点支持创新创业拓展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三大领域,制定出台《铜仁市促进城镇居民增收十条措施》。通过强化政策供给,大力扶持技术型、项目型能人落地创业,积极引导企业扩大就业吸纳规模,着力营造“技高一等”的人才发展良好生态。
劳务输出稳根基 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该市以深化劳务协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强与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省份的就业合作,累计签订劳务协作协议30余份。积极邀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城市150多家优质用工企业走进铜仁,开展“村招” 活动150余场次,通过“点对点”专车专列组织劳务输出到省外就业 5803 人。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春节后返岗率稳定在95%以上,省外务工规模长期保持在80万人左右,为城乡居民稳定增收筑牢基础。
技能培训提质量 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紧扣“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项工程,铜仁市围绕“六大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及市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创新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精准开展“订单式”“定岗式”技能培训。今年上半年,全市分类分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723人次,其中短平快培训2692人次、中长期培训 4636人次、创业培训1216人次、证书直补1179人次,有效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
重点帮扶兜底线 保障群体就业稳定
始终将重点群体就业作为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用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强化就业载体建设、加大稳岗支持力度等举措,兜底保障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重点困难群体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894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2674个,累计安置“三类人员”就业43258人;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22个,吸纳劳动力就业30335人。同时落实2025届应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8758人、1313.7万元,发放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71.63万元。
创业扶持拓渠道 释放就业倍增效应
围绕六大生态产业发展需求,铜仁市制定印发《铜仁市“铜创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创业1000人以上,落实各类创业补助资金超1000万元。上半年已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13人、257万元,创业场租补贴694人466.83万元;建成创业孵化基地8个,在孵创业实体352个,带动就业11902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456.9万元,扶持创业462人,带动就业908人,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服务优化增效能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依托零工市场、基层组织等公共服务平台,铜仁市大力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出台《铜仁市“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广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打造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便民就业服务网络。同时印发《推动驻外劳务协作站提质增效的八条措施》,巩固“1个省总站+3个市级站+15个县级站”驻外劳务协作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2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服务各类群体就业2万余人次;驻外劳务协作站累计为铜仁籍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岗位推荐、劳动维权等服务12万人次,有力推动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动静贵州 作者 刘国军 黄石明)